Latest Articles

Quis autem vel eum iure reprehenderit

专业文章

加拿大最新住房“国策”落地,政府喊话“我有钱,谁有项目?” (2025-08-26)

今年3月底,卡尼在大选承诺中首次提出要成立一个名叫“加拿大房屋建设”(Build Canada Homes,简称BCH)的机构。5月新政府上台后,又在市政联合会年会上向各省市长重申了这一计划。等到8月14日,BCH终于发布了第一份文件——《加拿大房屋建设市场调研指南》,整整6页纸,官腔十足,却几乎没激起半点水花。就像毛不易在《无名的人》里唱的那样:“我是这路上没名字的人,我没有新闻,没有人评论……”这份指南一出,果然没人搭理。我从14号查到26号,整整两周,只找到CBC一条报道,嘉宾直言:等BCH真正盖出房子来,怕是得等到2030年。 01|加拿大联邦住房新政,到底在搞什么? 早在今年3月31日,卡尼公布的自由党竞选住房纲领中,第一次提到要成了一个实体“加拿大房屋建设(Build Canada Homes)”。5月13号新政府宣誓就职不久,在5月30号,加拿大市政当局联合会(FCM)的年会上,向省长和市长们再次重申了住房纲领以及这个新设机构。8月14号,作为拟议中的住房领导者,“加拿大房屋建设(Build Canada Homes)”第一次亮相,向全体加拿大人高调宣告“我这里有钱,谁有项目?”,并发布了一份6页的:《加拿大房屋建设市场调研指南》Build Canada Homes Market Sounding Guide,旨在说明哪些项目将获得政府的支持。对于这份“调研指南”,还给公众规定了一个反馈意见的截止日期,8月29号。大家可以根据这份文件名称,找来读一下这份官威很重的文件。 从竞选承诺,到第一份官方文件出炉,卡尼政府的住房政策已经明朗:比特鲁多政府的住房政策更偏重于福利房建设,住房在加拿大有严重的公共品化和福利化趋势,加拿大将成为以租房为主的国家。每位加拿大人都需要知道新政的以下内容,以便根据政策调整自己的投资或买房决策: 加拿大房屋建设(Build Canada Homes),以下简称BCH,将是加拿大新的联邦实体,负责建造廉租房,向廉租房建设者提供融资,并促进住房建设行业提高生产力。该实体将汇集住房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合作伙伴,通过解决障碍、降低风险和协助非市场住房建设过程,来建造房屋。 BCH有两大目标包括:1.大规模建造廉租房:为大部分工薪阶层、学生、固定收入老年人建设廉租房。与专注于长期可负担性的建设者和住房提供者合作,例如合作社、社区住房开发项目或促进可负担性住房解决方案的建设者们,共同增加和加速建设廉租房。2.更快、更好、更智能地建造:使用先进材料和制造与施工方法来建造住房,以提高生产力、可扩展性,并降低建设成本、时间和环境影响。 BCH的职能主要是,作为廉租房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“单一窗口”,与开发商、投资者、制造商、其他政府层面和原住民伙伴密切合作,以获得住房融资和建设。融资方式包括:贷款,股权投资,贷款担保,以及捐款。建设方式包括:以不同身份作为开发商,与承包商、运营商、投资者和其他开发商合作,以建造住房、开发土地、采购材料、分担风险和提供专业知识。从直接与建设商签订合同建造住房并租赁给廉租房提供者,到作为协调者汇集土地、融资、项目发起人和其他政府层面来推动项目。 ...
Read more
专业文章

多伦多住房可负担性改善了,为何市场更冷? (2025-07-29)

如果住房可负担性改善,大家会更愿意买房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对,你没看错,可负担性改善之后,大家更不愿买房了,这就是多伦多正在发生的事情。可负担性主要由两个指标决定:一是房价,二是利率。去年6月央行利率为4.75%,今年6月降至2.75%;同期多伦多房价从116.4万加元降至110.1万加元。利率和房价都降了,那么交易量提高了吗?没有,去年6月的交易量是6397套,今年6月的交易量是6243套。因此,当住房可负担性改善了的时候,人们更不愿意买房。过去十几年的数据显示,通常在可负担性变得越来越差的时期,人们的买房热情才越来越高。相反,在房屋的可负担性逐步改善的时期,大家的购买意愿则非常低。 每到大选,无论是联邦还是各省,人们都会热烈讨论住房问题。住房危机讨论很多年了,媒体、学者、政客和舆论领袖们不停地纷纷献言献策,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提高住房的可负担性。但是,我们亲眼所见的情况就是,当可负担性真的改善了之后,人们反而不愿意买房了。买家对可负担性改善的反应,恰似叶公好龙。别信消费者调查报告的结论:利率降到多少我就买房;房价降到多少我就买房。叶公们不是真的喜欢龙,不买房的原因也不是嫌贵,人们急着买房时,只有一个动机:害怕错过FOMO。如果市场上有一大堆房源,挑花眼了,再不买,选择更多,你还会买吗?只有当房源稀缺、房价上涨预期强烈时,买家才会恐慌性入市,甚至不惜透支购买力。因此,可负担性,不是住房危机的根源。无需过度分析或提出改善可负担性的方案,只要减少市场上的房源,就可以自动提高住房的可负担性。 “你是说,我的整个谬论都是错的吗?You mean,my entire fallacy is wrong.”请找出理由反驳我吧。 01多伦多都会区(Toronto CMA)市场概况 2025年6月,多伦多都会区的住宅市场表现出一些改善迹象,但整体复苏仍面临显著挑战,主要受到劳动力市场恶化和历史低位的销售量影响。 销售量 (Home Sales): 6月份房屋销售量比5月份增长了 8.1%。这是连续第三个月的改善,也是两年半以来的首次增长。销售量在历史上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。它比2008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低31%。与2024年6月相比,房屋销售量增长了 0.5%。2025年上半年累计房屋销售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16.1%,达到自199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。 供应量 (Supply Side): ...
工作日志

2025夏季楼市展望:加拿大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 (2025-07-24)

CMHC 2025年7月24日 受贸易紧张局势、经济不确定性、人口增长放缓及失业率上升影响,2025年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冷却。随着购房者与开发商采取观望态度,全国房价预计下跌约2%,其中安大略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跌幅更为显著。住房可负担性仍是主要难题,新建工程进度正在放缓。随着租赁房源增加及需求减弱,租赁市场压力略有缓解。预计2026年随着贸易形势缓和与经济环境改善,市场将逐步复苏。  核心结论: 1.贸易紧张局势与人口增长放缓或将导致2025年出现轻度衰退,企业及消费者信心受挫,楼市活动持续降温。  2.2025年全国房价预计下跌2%,其中安大略省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跌幅更为显著。受成本高企、需求疲软及市场不确定性影响,开发商纷纷推迟项目开工。  3.随着贸易摩擦缓解、经济信心回升及增长动能恢复,预计2026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暖。  长期关税政策将主导宏观经济走势 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(CMHC)在2025年2月的《住房市场展望》报告中曾预警,美国贸易政策的潜在变化将为加拿大经济带来重大阻力。目前我们可以确认,某种程度的关税政策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存在。这些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已削弱企业信心并抑制投资。这些阻力真实存在,不仅将对加拿大经济产生持久影响,更将在住房市场展望中扮演关键角色。  (图一)GDP 增长预测 根据2025年6月26日最新数据建立的基准情景预测:  • 美加双边贸易关税将于2025年下半年达到峰值  • 随着预期贸易协定的达成,2026年下半年起将逐步降低  ...
专业文章

高价楼花买家的房贷解围之道 (2025-07-14)

六月多伦多二手房市场数据中,最亮眼的是二手CONDO价格,平均成交价为69.6万,相比今年一月的67万上涨了3.88%,与2022年最高点时的80.8万下降了13.8%。回头看加息以来CONDO价格的变化,2025年一月67万的CONDO价格,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最低点。从2022年三月的最高点80.8万,到2025年一月的最低点67万,平均价最深跌幅20.6%。目前,二手房CONDO价格正走在回家的路上。无数主流媒体和自媒体,从去年开始,在谈到多伦多CONDO市场的时候都使用了crash,暴跌,等博眼球的形容词,但仔细审视数据之后,我们看到的却是CONDO市场的韧性。建议大家少看新闻,尤其是被推送过来的新闻,多看数据,因为房价不会说谎。 二手CONDO的成交量,也正在恢复中。今年一月多伦多二手CONDO成交量1161套,六月成交量为1510套,成交量上涨了30%。同样显示出了,虽然库存还在增加,但去库存的速度也在明显增加的韧性。 高价楼花买家,在过去的两年里,给二手CONDO市场制造了巨大压力。高价楼花买家急于转让和出售的情况,体现在二手市场就是库存不断增加,且抑制了二手房价格。各路媒体对高价楼花买家的态度是,一边倒地“责备受害者”;表示出同情和理解,或施以援手的人和机构却非常少。楼花预售制度决定了,商业银行一定要看见开发商预售了一定单元之后,才考虑发放建筑贷款,开发商用几十页的预售合同把买家牢牢地绑在交易之中,买家无论财务状况发生什么变化,都很难从合同中脱身。所有楼花买家,其实都是风险投资者,就像是在公司股票IPO之前参与融资的风险资本一样。如果一个社会对风险投资表现出一边倒的厌恶或幸灾乐祸,那么以后就不会有人尝试冒险了,这并不符合资本主义精神。看到上述二手CONDO市场企稳的迹象,高价楼花买家有理由相信,只要想办法履行合同,长期持有,终将看到柳暗花明的一天。 高价楼花买家的自救方式并不多,要么有足够的现金用于交割,要么具备借款能力重组现有债务,努力完成交割。本文根据过去两年的实践,给有借款能力的高价楼花买家提供一些解题思路。以下内容对于已经完全丧失了借款能力的高价楼花买家毫无帮助,读者自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。 01三年后CONDO新房供给枯竭,CONDO价格会明显提高,你能持有3年吗? 最近参加了一场关于卖房问题的线下讨论会,各路售房精英分享了他们在当下市场的卖房秘籍和成功经验。有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,一位嘉宾提出,目前买方市场环境下,卖家头脑保持清醒最重要。是的,在买方市场环境下,只有非卖不可的卖家才需要在此时挂牌销售。如果决定销售了,就应该像另一位嘉宾建议的那样“苛刻地完成房产的展示”,成为同类房产中卖相最好的TOP 3,否则就是在帮别人卖房子。卖家保持头脑清醒,我的理解是,卖家需要诚实地回答自己,你真的是那个绝望的卖家吗?如果是,也要在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,看看有没有从绝望中走出来的其他途径,目的只有一个,能不卖就不卖。 2025年是楼花交接的高峰年,多伦多地区CONDO完工量预计超过4万套。如果一个人一天能吃6个巨无霸汉堡,早中晚各吃2个,没问题,如果早饭就一次吃下6个,那就很难消化了。目前CONO市场的问题就是集中完工造成的市场消化不良。据CMHC的数据,目前多伦多开发商手中的库存需要销售58个月,看似遥遥无期。但市场情况不一定像数字显示的那么悲观。据开发商Tridel销售副总裁Winston Chan在7月13日的一个视频访谈中的介绍,近期已经有家族办公室等超级富裕家庭向开发商寻价,计划批量收购开发商手中的库存。另外,根据新房研究机构的数据,2028年多伦多预计完工的CONDO数量将锐减到1万套以下,低于今年交房量的1/4。多伦多楼花库存问题,不仅已经被超级投资者盯上,而且出现了在3年后可能被迅速吸收的可能性。 高价楼花买家,如果有办法完成交接,并持有3年,最终的结果可能比选择违约,或低价转让更好。高价楼花买家的情况,千差万别,除非迫不得已,最好的做法是履约并持有,因为前途是光明的,只需熬过眼前的黑暗。 02其他方法有限,最好的办法是履行合同,交接房产 楼花违约率30%的说法,没有可靠的依据。如果违约率这么高,就会出现CONDO交接后无法注册成CONDO公司的问题。目前,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。据业内人士估计,楼花违约率在10%到30%之间,且极不均衡。某一栋CONDO,一旦出现因违约率过高而无法注册的情况,开发商会选择Inventory loan的融资方式,自己先贷款接手违约单元的产权,完成交接,之后再进行诉讼。高价楼花买家如果选择违约,势必面临法律诉讼,损失的程度将难以估量。放弃定金、违约、不交割是下下策,除非山穷水尽,最好不要走到这一步。 目前楼花转让的成功率在15%到18%之间,成功率非常低。难以转让的原因包括: 1.接盘侠并不知道最终交割时间,交割时的市场价可能比转让价更低,导致实际损失; 2.转让过程中,原买家与开发商约定的一些优惠,例如,开发费封顶,等条款会失效,导致接盘侠承担难以预计的开发费; ...
专业文章

加拿大住房政策转向:从买房梦到”租房偏执” (2025-07-04)

多伦多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,正如年初时预测的那样,死气沉沉,交易量低迷,房价毫无起色。从2024年6月到2025年3月,加拿大央行降息2.25%,商业银行的prime rate从7.2%,降到了4.95%,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却没有增长。为了为了激活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,自去年年底政府相继推出鼓励首次置业买家的方案。2024年12月,首付比例低于20%的首次置业者,最长还款年限从25年延长到30年,首次置业者视而不见。联邦政府2025年5月27日推出首次置业买新房豁免GST的政策,首次置业者仍然无动于衷。目前多伦多CONDO平均价格从2022年的高点80万,降到了现在的68万,降幅15%,买家依然观望迟迟不肯下场。 与过去两年相比,利率已大幅下降,2025年上半年多伦多的房价比却年同期也有下降,尤其是CONDO。在客观条件已经明显改善的情况下,房产潜在买家的无动于衷,说明市场信心不足,尤其是首次置业者。导致买家观望的因素有很多,一方面,多伦多的工薪阶层被定义为“隐形穷人”,很多人因此觉得自己是住房问题的受害者,期待有神奇的力量帮助解决住房问题,导致主观上不积极;另一方面,政府主动伸出橄榄枝,认定提供可负担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,并不断翻新各种雄心勃勃的计划,为加拿大人画饼,降低了人们自己解决住房问题的积极性;再有,关税战导致就业状况前景不明,很多人保持观望。交易量减少而导致大量房源堆积在市场上,让买家心生疑窦,怀疑房价还有下跌空间。 在1月30号公众号文章《加拿大央行降息应对川普关税威胁:2025年经济前景如何》一文中,我认为:“目前(1月份),安省房产市场依然处于买方市场。这个局面,只有通过市场过程才能得到改观,长时间挂牌依然无法售出的房产逐渐退出市场之后,才能缓解这个局面。”。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,卖家积极挂牌出售,买家不积极买房的情况终于有了转变。房东网最近的数据显示,卖家主动摘牌停售房产的情况正在大量激增,6月905区摘牌停售数量增长40%,416区摘牌停售数量增长20%。说明聪明的卖家正在退出市场,如果这个趋势能够持续,将非常有利于创造一个平衡市场,让买家开始准备下场,而不是期望房价进一步下跌。成熟的地产投资者,应该比首次置业者更早行动,去发现那些市价低于重置成本的房产,抢占买房先机。 01 多伦多“隐形穷人”买不起房,是谁的错? 6月份有一份报告,被加拿大主流媒体广泛转载,并掀起来一轮工薪族住房问题的大讨论。报告的题目是《城市劳动力住房的人类故事:为什么》(THE HUMAN STORY OF WORKFORCE HOUSING: THE WHY)该报告旨在提高公众对安省金马蹄地区(GTHA),中等收入劳动力住房负担能力危机的认识,并动员各界领导者推动政策改革。报告强调,中等收入劳动力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迫切的社会挑战,也是对GTHA地区经济持续繁荣的长期威胁。“隐形贫困”invisible poor群体,包括GTHA地区的护士、教师、技术工人、急救人员等中等收入劳动力,尽管有稳定的工作,但由于住房成本不断上涨,正日益成为“隐形贫困”人口。他们收入过高,中位数家庭收入约为12.5万,不符合传统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条件;但收入又不足以在当前市场中获得稳定住房。过去十年,GTHA地区的住房价格飙升,但工资增长相对停滞,导致收入与住房成本之间的差距前所未有地扩大。这些中等收入劳动力面临艰难选择,要么为寻找可负担住房而迁出本地区,要么留在不可负担、不适宜或拥挤的住房中,进而影响个人健康、生产力和子女发展。报告罗列了这种状况对经济和企业的影响,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,甚至还有对社区和气候的影响。总之,需要某人或某机构来解决“隐形穷人”的住房问题,而不是这些人自己。 各路媒体在上述报告的基础上,继续演绎和大声疾呼:“2024年多伦多购买一套二手房的合格年收入需超过20万加元,远高于实际中位数家庭收入。”成了很多媒体的新闻标题。加拿大充斥着上述只提出问题,目的是引起“有关部门”重视,而毫无解决方案的报告和新闻。这些机构的呼吁,麻痹了本可以买房自救的家庭,让这些工薪阶层误认为“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”,其实,什么回响都没有,以前没有,以后也不会有。不是什么事情成为公案,就有包青天来主持公道,甚至由包大人亲手建房,解决住房危机。 多伦多首次置业者的起步房产应该是CONDO,目前CONDO平均价格为68万,需要最低首付4.3万,家庭收入至少12.8万;如果首付20%,需要的最低收入为11万。现在的CONDO价格,上述“隐形穷人”家庭完全可以上车,不存在买房梦遥不可及的情况,恰恰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时机。买房还是继续租房,完全是自己的决定,与政府无关。买房后的每月现金支出是高于租金的,买房决定其实是在两种苦中选一个:是吃现在买房的苦,还是吃将来退休后可能租不起房子的苦。 ...
工作日志

加拿大政府推出首次购房者商品及服务税(GST)退税(Rebate)

2025年5月27日生效:加拿大政府推出首次购房者商品及服务税(GST)退税(Rebate) 价值高达 100 万加元的新房提供首次购房者商品及服务税(GST)全额减免,并为价值在 100 万至 150 万加元之间的新房提供部分减免。首次购房者 GST 退税Rebate(以下简称“FTHB GST 退税”)。通过这项退税,首次购房者在新房上最高可节省 50,000 加元。 一、谁有资格申请 FTHB ...
专业文章

新住房部长上任,加拿大房价稳了 (2025-05-26)

2025年5月13日,卡尼新政府宣誓就职。内阁名单中有一位我们华人的老朋友,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。此君2008年12月至2018年11月 担任温哥华市市长,因此有中文名,而且广为人知。罗品信做市长之前是BC省议员,代表NDP。2025年4月28日当选国会下议院议员,代表的是自由党。5月13日即被任命为住房部长。可见此君投诚自由党后,收获颇丰。罗品信是第6任加拿大住房部长,卡尼是第24任总理,说明加拿大的住房部长像住房一样紧缺,不是哪任总理都配备住房部长的。 罗品信的前任住房部长,纳撒尼尔·厄斯金-史密斯Nathaniel Erskine-Smith,是地地道道的自由党,也是油管著名博主,主攻住房话题,任期是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,不足6个月,是加拿大任职时间最短的住房部长。从本届联邦选举和住房部长的任免来看,加拿大的住房问题和住房部长一样:虽然很重要,但变数颇多,且充满戏剧性。自从2008年在加拿大定居以来,我发现每次大选的时候,住房问题都被拿出来激烈讨论,大选之后就不再提了,因为住房问题根本就不是政府能解决的,仅仅是大选期间的一个打卡圣地罢了。 大选期间,加拿大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,一是美加关税战,二是房价。内阁名单公布之后,媒体聚光灯马上就落在了新任住房部长身上。罗品信明确表态:加拿大房价不需要降。卡尼则含糊地表态:如果收入上涨速度比房价上涨速度更快的话,加拿大人的住房危机就不会恶化。同时,两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加速建房,目标是每年新建住房50万套,而且是可负担性住房。加速建房,就是增加房屋供应量,同时还能保持房价不降,这是怎么做到的呢? 01 自由党住房政策的核心:人们一无所有,但却很开心 加拿大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有自住房,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家庭拥有多套住房。这些房价受益者,是政府需要保护的,“真贵”的选民。因此,“房价不需要降”,是说给大多数加拿大人的。另外的三分之一家庭,对房价问题的看法正相反,他们也是宝贵的选民,怎么办呢?自由党政府想出来一个办法,就是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,建造廉租房,让无房家庭“租”得既便宜又快乐,别再想买房这件事了。 罗品信是如何成功地换掉了他的前任,并在首次当选联邦议员后,就立刻当上了住房部长呢?原因只有一个,两个人的年龄不同,但都想维护同龄人的利益。罗品信生于1964年,他的前任生于1984年;罗品信告诉记者,房价不用降,原因是政府需要保护加拿大人的房地产财富;而他的前任则表态,政府没有责任保护加拿大人的房地产财富。对房产财富既得利益者的态度,决定了这两个人的去留。在加拿大,60后和80后对房地产的看法有很大不同,因为利益不一致。各位地产投资的老铁,本届自由党政府态度明确,不愿保护房地产财富的住房部长,需要让位给愿意保护大家财富的部长。加拿大房价,稳了。 按照自由党的住房政策,政府会补贴建造廉租房的开发商。例如,开发商如果建造商品房,建筑贷款利率15%,如果建造廉租房,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补贴贷款利息,把建筑贷款利率降到5%。用这种办法,可以让开发商乖乖地在政府的指挥下建造廉租房。这里有个小小的BUG,就是在大城市不适用。多伦多和温哥华这样的城市,即使用补贴贷款利率的方法建廉租房,租金依然无法降到可负担水平,建好之后,开发商因找不到接盘的资金,无法退出建设项目。从最新公布的2025年1至4月份,全国房产新开工量数据来看,自由党政府的这套补贴政策起到了求锤得锤的效果:全国新房开工量保持稳定,与2024年同期相比,仅下降了2%,萨省新房开工量增加了94%,魁省增加了55%,但安省新房开工量下降了32%,BC省下降了22%。的确,加拿大正在大力建房,但建的地点有那么一点点问题,本来就容易负担的地方比原来更容易负担了。上述政策可以拯救一批愿意听从政府指挥的开发商,也算是给经济做了贡献吧。 一个人摔断了腿,痛的哇哇大叫,一位裁缝解决了这个麻烦,把哭喊的那张嘴缝上了。这就是目前加拿大解决住房危机的办法。 用廉租房解决住房危机,是特鲁多政府想出来的好主意,联邦政府从2017年就开始名正言顺地介入住房市场了。CMHC给出的数据是,“截至 2024 年 9 月,联邦政府已承诺投入575.7 亿加元,支持创建超过 15.6 万个住房单元并修缮超过29.7 万个住房单元。”从这份“喜报”上看,政府在解决住房危机方面已经成绩斐然了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多年以来,多伦多人等待廉租房的时间没有变化,等待一卧室廉租房的时间一直都是15年。如果你是合格的低收入者,申请一卧室的廉租房,今天获得批准,很快,2040年就能住进去了。也许自由党政府真的是在认真地建廉租房,但是,按照萨伊定律,供给创造需求,廉租房建的越多,来申请的人就越多,因此等待时间不变。 廉租房是个无底洞,但联邦政府为了加拿大人的福祉,拼了。自由党的理想就是要让更多的加拿大人,尤其是年轻人早日住进廉租房,届时,人们虽然一无所有,但却很快乐。 加拿大的建房能力是有限的,自建国以来,从未一年里建造超过27.5万个单位的新房。如果罗品信同学甩开膀子大干一场,全部资源都用于建造廉租房,加拿大的商品房建设就彻底停工了。我很看好罗同学,因此加拿大商品房建设将被冻结,二手房的房价稳了。 02 利空即将出尽,房地产的压力测试结果已经揭晓 加拿大人最关心的是美加关税战。由于大选的原因,关税威胁被放大了,因此加拿大人成功地选出了最能应对美国的新总理卡尼。我估计美国会因为惧怕新总理,在关税上能做出一些妥协。同时,美国内部的分裂也会加速这个妥协的时间和程度。 ...
专业文章

加拿大房地产市场拐点在哪里? (2025-04-16)

2025年第一季度,加拿大房地产市场“喜迎”最冷开局。去年12月出台的,对首次置业者友好的房贷政策完全没起作用。面对7次连续降息,房产买家无动于衷,利率环境的改善,没有改变清冷的房地产市场局面。2025年开始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,加拿大经历了两位总理,三次关税冲击,买家的迷茫和恐惧在情理之中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买家,出钱的人,永远是对的。因为提前大选,一个不确定性即将被消除,可以预见加拿大政治动荡的局面在5月份应该会得到改善。关税战,悲观地预测,要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见分晓;乐观地预测,则是随时可能嘎然而止。对于房产买家来说,不确定性正在减弱。对于卖家来说,市场已经做出了评判:现在不是卖房的好时候,挂出来,也很难卖掉。 我在油管视频2月15号《2025年多伦多房产市场展望》中认为,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将分为上下半年,两个半场;大都市多伦多和温哥华,地产市场全年将分为CONDO市场和非CONDO两个市场。5月是进入下半场的前奏,也可能是买卖双方对市场预期发生转变的拐点。此时此刻,在4月中旬,我希望帮大家梳理一下当前的一些客观事实,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转变。 01 二手房市场:买家困惑,未觉潮汐更易;卖家怅惘,难期利市速成 第一季度,买卖双方分歧巨大,买家购买力范围内的房产,多为CONDO,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还在,因此即使暖风徐徐,仍难解心头疑虑;卖家房贷负担正在减弱,但仍然期盼早日落袋为安,彻底甩掉房债负担。分歧导致难以成交,因此交易量惨淡。 首次置业的买家,明知房贷政策鼓励首付不足20%的情况下,可以提前进场,但因为担心提前进场以后房价还会下降,所以忽略了橄榄枝,也无视正在下降的房贷利率。现在房贷利率,比18个月之前已经下降了200个基点,从6.5%降到了4.5%,依然无法打动首次置业者们的“芳心”。对首次置业者来说,挑战来自于很多方面,首当其冲的是房租涨跌。买房的替代品是租房,如果租金在下降,而买房成本不变,则顺理成章地应该选择租房。二手房交易量极度萎缩的情况下,租房需求会上涨,因此租金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。买房成本,相对一年半之前,已经大幅下降了。如果租金停止下滑,买房成本下降,首次置业者需要重新计算租房的机会成本。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是首次置业者总是错过买房最佳时期的主要原因,因为太担心这个或那个,所以听不到“两岸猿声”。 换房的买家,如果是一买一卖,可能在卖CONDO的时候会受到一些挫折,但如果加按CONDO贷款,取出首付款,是可以克服这一困难的。从市场成交量上来看,购买入门级独立屋的情况开始增多,据多伦多地区的地产经纪反应,4月份已经出现了100-150万入门级独立、半独立住宅竞价购买的情况。这一点符合2月时所作的市场分析,大都市的非CONDO住宅市场会首先启动。地点好的独立或半独立住房,在多伦多和温哥华属于“稀缺物种”,新房极少,想要升级住房的买家,需要在市场上早下手,晚了,竞价会更加激烈。 地产投资者,除非目前空仓,且笃定地认为4至5年后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强劲反弹,否则不会出手。很多地产投资者可能手里还有尚未交接的楼花,也可能目前的投资组合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现金流,正处于重组债务的疗伤过程中,难以进一步加仓。目前的市场状况,对于地产投资新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买入时机。 二手房卖家,在第一季度遭遇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尴尬。对房地产投资前景信心不足的房主,想在春天尽早挂牌,尽早卖掉。市场=过程,这是奥派经济学对“市场”的解释。卖家挂牌之后,经历了讨价还价,甚至是无人问津的遭遇后,从4月的市场情况来看,很多卖家正在主动下架挂牌的房产,尤其是CONDO,因为租房市场正在企稳之中,本来就不着急卖房的家庭,看到租金与贷款月供的再平衡,也在调整自己的计划。 二手房市场,买家的信心是基石。二手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卖家在市场走向的驾驶员座位上,二手房滞销的时候,换成了买家在座位上。注意,对于二手房的房价来说,驾驶员座位上的人,永远是卖家。没有什么房子是必须买的,更没有什么房子是必须卖的。房子具有居住属性,不买可以租房住,不卖也可以出租。市场角色的转变会发生在瞬息之间,转变的因素是买家和卖家的预期。目前,决定预期的最重要的因素,不是大选,也不是利率,而是关税战。全球都在屏息盯着关税战每天的变化,战况也不负众望地天天变,4月的第二个星期最有看头,因为美国的底牌已被看清。 02 关税战:一局残棋终有判,胜负谁属已了然。 关税战大棋的棋谱被称为“海湖庄园协议”,因为太荒唐,世人皆没有认真对待。但川普总统却对此协议如获至宝,信心满满地于4月2号悍然按棋谱与全世界对弈了。同时向185个国家发起挑战,做出这种荒谬决定的人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神志不清的老年病患者。我不想解释这个棋谱里的内容,因为时至今日我还是认为太荒唐。 在川普总统4月2号走出第一步棋之后,4月8号,遭到的回应是美债价格跳水,美债收益率急升。无论一共需要走几步棋,海湖庄园协议的最终目标是美债价格上涨,美债收益率下跌,否则到期美债再融资的成本会升高。走出第一步棋之后,看到的反应与目标背道而驰。4月9号川普总统先眨眼了,立刻叫停对等关税。 4月11号,美债价格继续下跌,美债收益率继续上涨,更可怕的是美元汇率兑欧元、瑞士法郎、日元,甚至是加元急跌。如果加税之后美国物价不发生大幅升高,则需要贸易对手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,否则美国物价会升高,例如,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%关税的情况下,只有加元兑美元贬值,美国居民买到的加拿大商品才不会涨价,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,加元兑美元汇率急升。海湖庄园协议中很重要的一个假设条件是,向全世界加税,同时美国物价依然稳定,其他国家货币兑美元必须贬值。现在,其他国家汇率不是下跌,而是上涨,因此假设不成立。全世界并不在意海湖庄园协议,在意的是如果美债价格下跌和美元贬值,同时出现在美国维持高利率的情况下,说明美国、美元、美债已经失去了信誉和避险功能,全球80年来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,甚至是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裂痕。会不会崩塌,需要看川普的下一步棋。 奥派经济学家,《小岛经济学》作者,彼得希夫在4月11日晚的播客宣布:美国已输掉了贸易战。彼得希夫认为,当年,1897年,威廉麦金莱把美国关税提到52%,增加了联邦收入,保护了工业,承担关税的是最底层的老百姓,那时美国没有所得税;到了1913年,老百姓再也受不了那么高的物价,才推出了收入所得税,同时撤销了关税,联邦收入变成了由高收入者承担,一直延续至今。川普现在的做法是改回去,让普通老百姓承担关税和高物价,给高收入的人减税。这种倒行逆施,在美国根本行不通。川粉们早晚会看明白:川普正在“为穷人说话,为富人办事”。因此,他认为,无论从美元美债的反应,以及美国即将出现的觉醒来看,美国发动的关税战,胜负已定,剩下的都是垃圾时间。果然,4月12号美国政府透露了一份关税豁免清单,关税战不但没有升级,反而看到美国正在节节败退。4月15号,欧盟提出反制措施,拟定了报复性关税商品清单,如果谈判破裂,就加入中国和加拿大的队伍,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。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既不自知又不知人,硬着头皮继续坚持打关税战,怎么打也不可能实现那些伤害所有人,只求一己私利的目标,例如,加关税,物价却不上涨;引起通胀,债券收益率却能下降;加关税,其他国家都不报复,其他国家还要自贬汇率,硬要把产品出口到美国….。从目前美国在关税战中败退速度上看,此战可能草草收场。打败美国的,不是哪个具体的贸易对手,而是美国自己的债券市场。对于美国来说,几十年的贸易逆差,加上累计36万亿的国债,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致命弱点,即,国债余额过大。金融领域有个鲜为人知的现象——“债券义勇军” Bond Vigilantes,指的是,当欠了巨额债务的政府做出荒唐举措时,债券持有人会抛售债务。这位债券义勇军,当看到美国发起的荒唐贸易战之后,迅速射出了直插美国脚跟的一枝箭,并一箭命中。关税战,悲观地预测,要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才见分晓,乐观地预测,则是随时可能嘎然而止。 ...
专业文章

关税危机来袭,加拿大会重现疫情危机吗? (2025-03-12)

美加关税战于2025年3月6号打响,关税提高后对每个人的影响,就像疫情一样,会逐渐显现出来。目前,美加边境地区经常往返于两国的家庭,已经感觉到了关税对生活的影响。加拿大央行为了应对潜在风险和跟随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,于2025年3月12日再次降息0.25%,自2024年6月5日首次降息以来,已连续降息7次,累计降息2.25%,目前央行利率为2.75%。 根据2020年7月生效的《美国-墨西哥-加拿大协定》(United States-Mexico-Canada Agreement, USMCA),符合USMCA范围内的商品和贸易不受本轮关税战影响。USMCA所设定的,市场准入与关税,原产地规则,劳工标准,环境标准,以及数字贸易协定,依然有效。简单地说,涉及北美友岸外包原则的,三国互为供应链的贸易不受影响,直至4月2号。 加拿大财政部于关税战打响之后的第二天,即,2025年3月7日,正式宣布了第一轮财政救助计划。包括两家政策性银行EDC和BDC的贷款计划,以及失业保险EI的弹性原则。3月7日下午宣布这些政策之后,当天晚上,北京时间3月8号,中国宣布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关税。财政部的救助计划,尚未考虑中国加征关税对加拿大的影响。与5年前疫情危机相比,目前我们的关税危机,还没有涉及到生命安全,以及大规模失业,但不确定程度已经堪比疫情时的封城,开放,再封城,再开放了。政府的财政政策虽然做出了反应,但相比疫情时采取的措施,还是相对有限和克制的。因此,央行货币政策配合力度也比较有限,3月12日只降息0.25%。 01关税战可能的走向 4月2日,美国政府将实施对等关税政策,这是本轮关税战的重头戏,美墨加目前的关税战只是主菜前的开胃菜。“对等关税”在英语中通常称为”reciprocal tariffs” 或”mirror tariffs”。例如,美国对从印度进口的酒类征收的进口关税税率约为2%,美国消费者享受了低价的印度商品;印度对从美国进口的酒类征收的关税税率约为150%,印度消费者支付了较高价格。川普说,这是欺负和侮辱美国,所以要mirror印度的做法,把美国从印度进口的酒类商品关税从2%加到150%。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意思是,对现存的上述不对等关税进行一次性纠正,无论对方是哪个国家,当然包括加拿大。 以乳制品为例,根据USMCA,加拿大对从美国进口的乳制品实施配额制,超过配额的部分,奶酪,配额外关税可高达245%;黄油,配额外关税约为298%;奶粉,配额外关税约为241%。根据USMCA,美国对于从加拿大进口的乳制品也实施配额制,超过配额的部分,奶酪,配额外关税通常在10%到20%之间;黄油,配额外关税约为20%;奶粉,配额外关税约为10%到20%。很明显,同样是奶制品,美加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税情况。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,将迅速推高大多数商品的关税,并引发全球关税大战。 美国商务部曾表示,希望墨西哥和加拿大能够跟随美国,实施与美国相同的关税政策,例如,希望墨西哥和加拿大,在美国对印度酒类加征150%关税之后,与美国同步,否则,《美国-墨西哥-加拿大协定》USMCA就会被利用,毕竟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的北门和南门。 屈从于美国的全球关税战政策,跟随美国向其他国家加征关税,对加拿大来说极具挑战性,3月8号中国向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,就是第一波冲击。如果不屈从于美国的政策,美加之间的关税战肯定会升级。总之,无论亲美还是反美,加拿大的经济都将受到影响:出口会出现萎缩,影响就业;进口商品价格会上涨,提高通胀预期。在决定是迎击左勾拳还是右勾拳的问题上,加拿大处在了政治站队的十字路口,但无论冲击来自哪个方向,加拿大都需要迎接关税威胁带来的挑战,财政和货币政策方案会逐步出台。 0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前瞻 疫情爆发之后,加拿大采取的财政政策规模是空前的。除了动用两家政策性银行EDC和BDC提供贷款之外,各式各样向居民和企业的补贴铺天盖地,持续时间长达1年半。下面列举了从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最主要的财政政策。这些政策有可能运用到本轮关税危机之中。至少我们知道,财政政策的武器库里,尚有很多未动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。 2020年3月:加拿大紧急响应补助金(CERB),为因疫情失业或收入减少的工人提供每月2000加元的补助,持续4个月,总计支出740亿。工资补贴计划(CEWS),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75%的工资补贴,总计支出1110亿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