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住房可负担性改善,大家会更愿意买房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对,你没看错,可负担性改善之后,大家更不愿买房了,这就是多伦多正在发生的事情。可负担性主要由两个指标决定:一是房价,二是利率。去年6月央行利率为4.75%,今年6月降至2.75%;同期多伦多房价从116.4万加元降至110.1万加元。利率和房价都降了,那么交易量提高了吗?没有,去年6月的交易量是6397套,今年6月的交易量是6243套。因此,当住房可负担性改善了的时候,人们更不愿意买房。过去十几年的数据显示,通常在可负担性变得越来越差的时期,人们的买房热情才越来越高。相反,在房屋的可负担性逐步改善的时期,大家的购买意愿则非常低。

每到大选,无论是联邦还是各省,人们都会热烈讨论住房问题。住房危机讨论很多年了,媒体、学者、政客和舆论领袖们不停地纷纷献言献策,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提高住房的可负担性。但是,我们亲眼所见的情况就是,当可负担性真的改善了之后,人们反而不愿意买房了。买家对可负担性改善的反应,恰似叶公好龙。别信消费者调查报告的结论:利率降到多少我就买房;房价降到多少我就买房。叶公们不是真的喜欢龙,不买房的原因也不是嫌贵,人们急着买房时,只有一个动机:害怕错过FOMO如果市场上有一大堆房源,挑花眼了,再不买,选择更多,你还会买吗?只有当房源稀缺、房价上涨预期强烈时,买家才会恐慌性入市,甚至不惜透支购买力。因此,可负担性,不是住房危机的根源。无需过度分析或提出改善可负担性的方案,只要减少市场上的房源,就可以自动提高住房的可负担性。

“你是说,我的整个谬论都是错的吗?You mean,my entire fallacy is wrong.”请找出理由反驳我吧。

01多伦多都会区(Toronto CMA)市场概况

2025年6月,多伦多都会区的住宅市场表现出一些改善迹象,但整体复苏仍面临显著挑战,主要受到劳动力市场恶化和历史低位的销售量影响。

销售量 (Home Sales):

6月份房屋销售量比5月份增长了 8.1%。这是连续第三个月的改善,也是两年半以来的首次增长。销售量在历史上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。它比2008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低31%。与2024年6月相比,房屋销售量增长了 0.5%。2025年上半年累计房屋销售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16.1%,达到自199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。

供应量 (Supply Side):

新挂牌房源,6月份比5月份下降了 4.7%。活跃挂牌房源比5月下降了 2.2%,这是连续第二次下降。然而,活跃挂牌房源在历史上仍处于极高水平。与2024年6月相比,活跃挂牌房源同比跳升了33.8%,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

房价指数 (House Price Index):

比5月份下降了0.8%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房价同比下降了 6.7%。

综上所述,多伦多房地产市场的改善,得益于新增挂牌数量的减少,以及库存量逐步下降。图一和图二分别显示了CONDO 和非CONDO房产挂牌量与销售量的比值,从今年3月达到峰值以来,已形成逐月回落的趋势。如果这个趋势可以保持下去,卖家不断减少,多伦多房地产市场将逐步恢复平衡,交易量会逐步提高。

02多伦多房地产市场预测

CMHC在7月24号发布了根据上半年情况调整后的房地产市场预测。其中,关于多伦多市场,预测数据如下:从2023年到2027年的数据,其中2025年至2027年为预测(F)数据,并提供了低(Low)和高(High)两种情景预测。

二手房市场销售量 :

2023年:66,311 套。

2024年:67,985 套。

2025年(预测):预计在 56,000至64,000套之间。

2026年(预测):预计在 67,300至82,700套之间。

2027年(预测):预计在 69,000至91,000套之间。

二手房市场MLS® 平均价格:

2023年:1,127,426加元。

2024年:1,118,137加元。

2025年(预测):预计在 1,037,000至1,103,000加元之间。

2026年(预测):预计在 1,032,000至1,168,000加元之间。

2027年(预测):预计在 1,072,000至1,288,000加元之间。

更加具体的数据见图三

鉴于2025年上半年,多伦多累计房屋销售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 16.1%,CMHC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多伦多比去年成交量下降17.6%到5.8%之间,说明CMHC认为2025年下半年成交量回升是大概率事件。当然,要看挂牌数量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下降趋势。正在卖房的老铁们,看你们的了,拿下来挂牌,等市场恢复平衡之后再卖,不香吗?

03我的整个谬论都是错的吗?

读到这儿,如果你还没找到反驳我上述谬论的依据,那我就继续阐述一下,为什么改善买房可负担性,无法促使人们买房。

加拿大有位怪才学者,马歇尔·麦克卢汉,他在1964年发明了“地球村”这个词,由于观点超前,语言风格酷似咒语,无法被同代人理解,但好莱坞导演伍迪艾伦却非常喜欢他,于是在自己执导的一部电影里安排了麦克卢汉出境,一共两句台词,第二句就是:“你是说,我的整个谬论都是错的吗?You mean, my entire fallacy is wrong.”麦克卢汉“的著名咒语有:“媒介即信息”,“我们塑造了工具,然后工具塑造了我们”,“电子时代,人们将重返部落化”等等。麦克卢汉被他同时代的很多大知识份子指责为骗子,疯子,但他的著作《理解媒介》如今却是很多传媒专业大学生的必读书。一些超前的思想,只有后世才能理解,超前的思想者,只能被同时代的小众接受。希望我对住房可负担性的理解,也能被一小部分读者理解。

买家,通常分为自住房买家和投资房买家。自住房买家,如果是首次置业,则会把买房视作为一件人生大事,因此,即使有能力负担,也要左顾右盼,看看其他人的动静,最好有别人也在积极地下场买房,这样自己心理才觉得踏实。因此首次置业者不是买方市场的破冰者,而是跟随者。与首次置业者瞄准同一价位房产的,通常是投资者,而不是换房的买家。如今,多伦多的地产投资者们多半身负重伤,正处在疗伤期,还需要些时日恢复元气,因此,首次置业者和投资者的市场缺少破冰者,于是上市房源就越积越多。换房者,可能需要卖掉现有住房才能换房,但在买方市场,需要先卖后买,卖又不好卖,卡在了当下。对于买家来说,可负担性,并非买房的第一动因。只有等到再不买就涨价,等到越等房源越少,才会下场买房。一句话总结就是:什么时候等来FOMO,什么时候买。解决之道其实特别简单,卖家无需降价,只需将待售房产下架即可。

当房价下跌或停滞不前时,二手房卖家肯定不会欢呼说,哇,可负担性改善了,太好了,我们卖房吧。相反,卖家积极卖房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紧张和焦虑。二手房卖家,最不在乎住房的可负担性。

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,没有一家开发商是抱着提高住房可负担性投资建房的。如果房价停滞不前,投资者远离楼花市场,开发商不会为了提高住房或租房可负担性,积极投资建房,因为建的越多,房价越低,建的越多,租金越低。房屋建筑行业并非供应最大化企业,而利润最大化企业。当房价不涨或下跌了,利润空间压缩时,他们便取消项目。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,开发商从来不在乎住房或租房可负担性,要想让开发商开工,需要让开发商赚到利润。最需要新房的安省,特别是多伦多,新房开工量正在减少中,而且减少的速度领先全国。6月份新房开工报告显示,全国新房开工量上涨3.6%,安省下降25%,其中多伦多新房开工量下降44%。见图四和图五。

最关注住房可负担性的是媒体、学者、政客和舆论领袖们。他们是为年轻人发声的一批最有良知的人。回应他们的是想当议员,或想当总理的人。政府的运作逻辑并非像普通企业那样,其主要动机是赢得选举,并对高房价和高租金的民愤做出回应。在住房可负担性方面,现在的加拿大政府使用了一种“创造另类事实“的方式来解决良知群体的呼声,即,把住房可负担性,人为地扭曲为可供出租的房产稀缺,因此政府计划出资帮助建设专门用作出租的公寓。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份住房可负担性分析报告认为,加拿大需要建设更多可出租公寓。加拿大政府不在乎良知群体研究什么事实,得出什么结论,政府另辟蹊径,创造另类事实,避开买房能力问题,坚决地花大力气解决租房问题。自由党政府,并不关心买房的可负担性问题,他们说的”可负担性“是指租房。

政府大力支持兴建出租公寓,会不会影响租金呢?很多人看到政府计划每年建造50万新房的计划之后,吓坏了。加拿大历史上,在70年代建房高峰期,最多一年建了27.5万套新房,目前还没有打破这个记录。值得一提的是,多伦多这座神奇的城市,对加拿大联邦政府提出的解决住房可负担性方案,完全是用脚投票,正走在相反的方向上,在多伦多做地产投资的老铁们可以放心。

04 多伦多市场对出租公寓政策无动于衷

CMHC在7月24号修改的房地产市场预测报告中,关于多伦多房新房开工量做了如下预测:

新屋开工 :

2023年:47,428 套。

2024年:37,718 套。

2025年(预测):预计在 23,000至27,600套之间

2026年(预测):预计在 22,900至29,100套之间

2027年(预测):预计在 23,000至31,000套之间

2025年7月16日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 CMHC发布了6月住房开工报告。数据显示,六个月全国住房开工量有所增加,达到年化开工量253,081套,增长了3.6%。在人口10,000或以上的中心地区,实际住房开工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%,2025年6月记录为 23,282套,而2024年6月为20,509套。截至6月,今年总计达到114,411套,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4%。温哥华,本月住房开工量大幅增长74%,主要受多单元住宅开工量增加的推动。多伦多,与2024年6月相比,住房开工量同比大幅下降40%,主要是受多单元住宅开工量减少的拖累。截至6月的年度总计下降了44%。安省,截至6月的年度总计住房开工量下降了25%除了多伦多的显著下降外,奥沙瓦的年度总计也下降了70%,伦敦下降了55%。然而,渥太华市截至6月的年度总计增长了82%。

根据以上CMHC掌握的数据和预测,多伦多和加拿大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,多伦多拒绝接受联邦政策创造出的另类事实,不相信建造更多出租公寓能解决住房可负担性问题。多伦多市场对出租公寓政策无动于衷。美国指责加拿大存在芬太尼管制不严的问题,因此提高了进口关税。加拿大无论怎么加强边境管控都没用。因为芬太尼问题本身是美国制造的另类事实,与现实无关。“加拿大缺少出租公寓”,是联邦政府创造的另类事实,与现实中的住房可负担性无关,但包括温哥华在内的绝大多数省市,都不得不相信了,因为有些开发商要活命,已经顾不上利润问题了。只有多伦多,神奇地看透了这个可负担性问题,拒不参与这场骗局。多伦多的老铁们,CMHC目前已经不敢追踪完工量,只公布开工量了,而开工和完工平均相差20个月,多伦多的新房开工量正在逐年萎缩,而不是增长,多伦多房东们的好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。尽可能地取消挂牌,就能让市场尽快恢复平衡,房东们的幸福时光就会早日到来。

结语

在导演伍迪艾伦的影片中,麦克卢汉的第一句台词是:“你根本不了解我的作品。”(You know nothing of my work.)。本文也可能让读者困惑,多伦多住房可负担性改善后,买家仍不进场的主要原因是,买家并不在乎可负担性,买家比卖家更在乎房价是否上涨,而不是下跌;买家最想看到的是,自己买完房子之后,房价上涨了,而不是又下跌了。买家不关心住房可负担性现在难以理解,但等房价上涨之后,买家蜂拥入场时,读者们就会明白这篇文章在说什么。

除了买方之后,房产市场中的其他参与方更不在乎住房可负担性。如果你认真地去研究住房可负担性问题的现实,政府就会创造另类事实,让你的研究全部作废。这是一个反智的年代,你越是严肃认真地面对和研究一个问题,就越是会发现那些严肃的问题会被迅速解构,问题不是被解决了,而是被扭曲了。良知一族试图帮助的那群人,其实不在乎可负担性,那群人只有出现FOMO时才会买房,留下良知一族继续讨论。对买家的纸上利好,只是增加了纸上谈房的谈资,只有卖房挂牌数量减少,才能促进市场平衡,房价回升,买家早日下定决心。

王红雨 2025年7月29号

作者微信号:14168805089

评论区已关闭,请加入WhatsApp 财商2群,继续讨论和评论这个话题,入群邀请:

https://chat.whatsapp.com/DOVwm9cUZhQK1grIikIk3l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More in 专业文章